imToken是一款专注于区块链资产管理的数字钱包

只为5%的尖峰时刻,值不值得豪掷千亿?AI正在学会“反向调度”

发布时间:2025-11-17人气:

“为了满足仅占5%、持续数十小时的尖峰时刻供电需求,而增加的能源基础投资和引起的碳排放不断提高。”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王博一语道破当前电力系统的核心挑战——问题不在总量不足,而在于稳定性。每年“迎峰度夏”“迎峰度冬”期间的尖峰负荷时段虽短,却是电力系统运行的关键痛点。

如何破解?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电力系统的全环节,从发电、调度到用电侧,展现出支撑高比例新能源接入、提升系统韧性与调节能力的巨大潜力,为破解长期困扰电力系统的“为尖峰而建”困局,带来了新的可能。

系统稳定性面临现实压力

尖峰负荷对电力系统构成严峻挑战。以今年夏季为例,华东全网用电负荷六次创下历史新高,最高负荷达4.42亿千瓦,同比增长4.97%。在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,这类“敏感型”负荷往往在短时间内集中爆发,直接威胁电网安全。

这一现象背后,是我国能源结构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。在供给侧,风电、光伏等新能源装机持续快速增长,其固有的波动性与不确定性,持续考验着电网的调节能力;在消费侧,终端用能电气化进程加速,居民用电需求稳步攀升,加之算力基础设施、低空经济等新业态迅猛发展,共同推动负荷特性的复杂化与系统平衡难度的升级。

面对日趋复杂的系统压力,传统“为满足短时尖峰而不断增建电源”的做法已显现出局限性,新增装机全年大部分时间处于低效闲置状态。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原副院长胡兆光指出,新能源大规模接入配电网是不可逆转的趋势,而智能体技术在电网协同优化方面潜力巨大。打破传统的“自上而下”调度,转向“自下而上”,通过智能调控系统,能够有效协调储能、负荷等多重环节,将新能源的波动性在配网或微网层级予以平抑,从而避免其对主网造成冲击,并显著提升消纳水平。

需求侧资源展现出巨大的调节潜力。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王博以新能源汽车为例,预计到2040年,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3亿辆,其所搭载的车载储能容量超过2000亿千瓦时,相当于中国每天消费的总电量。如此规模的分布式储能资源,若能通过“交能融合”等机制实现规模化灵活调度,将释放出可观的系统调节能力。实现碳中和目标将显著增加电力供应成本,而通过有效运用需求响应机制,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投资压力,降低系统建设成本。

AI赋能电力系统智能化跃升

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。

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能源转型项目高级主管黄辉介绍,AI技术首先在气象预测领域展现价值。“相比传统天气预测手段,AI可以快速处理和解析海量的气象数据,实现从大范围气候推演到风电场机位点级微观预测的全面覆盖。”

预测精度的提升直接带来运营效率的飞跃。基于AI预测,新能源企业可动态优化报价策略,还可以在无风无光时段合理规划检修,提升运营效率和收益。在储能领域,AI通过分析历史负荷与电价数据,可动态调整充放电策略,提高储能利用效率与收益水平。

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原副院长胡兆光分享了三项实践案例:浙江绍兴通过县级调度智能体将电网调节频率提高48倍,新能源消纳提升30%,能耗与线损分别下降30%和5%。一个智能体完成了8个调度专家的工作,解决了新能源出力带来的电力线路之间匹配不稳定的问题;长沙供电公司研发的Agent配网调度员依托“数学机理+AI”模型,实现秒级决策,研判因素从10个扩展至35个,覆盖了气象、设备状态、用户负荷等多维度数据,决策准确率提升15%;上海电力公司探索出的新的调度模式,在营销平台上调度虚拟电厂等灵活资源,协调多元灵活资源保障系统安全。

在胡兆光看来,“调度是当前AI最能发挥关键作用的领域,其突破将带动预测、控制等多个环节的进步。”

技术与市场双轮驱动

AI技术在电力系统全面落地,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机制环境。

黄辉坦言,当前AI应用仍面临挑战。“以电力市场为例,市场机制尚不成熟,规则在逐步完善,历史交易数据也尚未形成规模,这直接制约了AI的预测与决策能力。”

在市场机制设计方面,建立能够充分反映时空价值的信号机制至关重要。王博指出,目前相关研究多聚焦于微观策略,如参与电力现货市场、虚拟电厂盈利模式等,但缺乏对多系统融合的综合评估。微观策略的核心价值应体现在支撑大电网调节、减少系统性投资与储能配置等宏观效益上。为此,构建综合评估模型成为推动AI落地的重要抓手,要构建能够反映实时平衡与系统互动的综合评估模型,兼顾中长期规划与实时调度需求。

胡兆光同样认为,电力市场需要更灵活的电价机制。不同地区可根据自身负荷特性,通过价格机制调整低谷时段。“分时电价机制以省为单位缺乏灵活性,可考虑按地区负荷特性差异化设置。比如,全省统一低谷时段可能导致电动汽车集中充电,若按城市错峰设置,可优化负荷分布。”

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,AI为能源转型带来了巨大潜力,但同时也需关注如何平衡AI可能带来的短期集中冲击与能源转型的长期性。在谈及技术落地时,他特别强调,“一项技术如果缺乏经济可行性,即便技术上完全可行,最终也难以真正推广和应用”。

【责任编辑:李扬子 】

(责任编辑:董萍萍 )
imtoken官网钱包下载
imtoken官网钱包下载
联系地址
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番禺经济开发区
联系方式
  • 联系电话:075-89141561
  • 联系邮箱:imtoken@admin.com
微信二维码

Copyright © 2002-2025 imtoken官网下载 非商用版本 备案号:ICP备778899-1号

微信二维码扫一扫咨询微信客服
在线客服
服务热线

服务热线

075-89141561

微信咨询
微信二维码
返回顶部